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,就是「到底有沒有一輩子的好朋友?」
首先我會把朋友分成三個種類:普通朋友、好朋友和知心好友。
普通朋友就是互相認識,偶爾在聚會的時候會碰面,但平時生活卻很少有交集的朋友。這種朋友對我來說,只有一種用途,就是透過他我可以獲得某方面的資訊,可能是新的工作機會,或者是某公司內部的消息,或者是認識新的朋友,諸此之類的。你要把這種人定義為酒肉朋友也行,反正也只是互相利用的關係罷了,我是絕對不可能對此種人透漏真正的內心想法的。
好朋友的定義對我來說就是可以完全信任的朋友。對好朋友我可以一五一十的把周遭生活,尤其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或八卦分享出來讓他知道,而好朋友也會適時的給我一些建議和鼓勵。我在認識一個新的朋友的時候,通常會表現的比較低調,會暗中默默的觀察這個人的行為和個性跟我是不是處的來,是不是表裡如一,一定要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期,才有可能把一個人納入我所信任的朋友圈。
知心好友則是比好朋友要更深入的朋友。什麼意思呢?一般的好朋友也許會常常見面或分享一些心得和趣事,但知心好友則會談到更深的內心世界,對於彼此會更加瞭解。比方說像是愛情觀、人生觀、未來的生涯規劃等等的,當我接受到這類話題的時候,我不會馬上做出反應,而是暗自地將他們都記在腦袋裡,回去之後再跟自己的想法綜合比較,然後才把真正的想法給予朋友知道。
除此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,我認為交朋友是階段性的,比方說高中有高中時候的朋友、大學有大學時候的朋友、出社會有出社會之後的朋友,朋友之間因利益而互相結合或遠離,這邊講的利益不是單指金錢上狹隘的定義,而是泛指滿足、快樂、成就感、安全感等等。因為是建立在利益上的緣故,所以朋友之間的關係會依時間而改變,普通朋友可能因為某段時間密集的聯絡而成為好朋友,好朋友也可能會因為生活中漸漸缺乏交集而轉為普通朋友。按照這個觀點來看,確實是沒有一輩子的好朋友這種關係存在的。
但是在剛剛的講法裡面,我其實是沒有把知心好友列進入舉例的。真正的知心好友,在自己的心中一定有個無法取代而且重要的地位在,反過來講也應該是這樣,所以無論未來如何改變,知心好友永遠都是知心好友。不過知心好友的數量真的相當稀少啊,不要說五個了,能有一個兩個就真的要偷笑了。
另外一個有趣的觀點是,到底有沒有一輩子的異性好友,或者說...紅粉知己。如果套用上面知心好友的說法,那當然是有的,只不過最多也只能擺在心中默默的這樣認為了。因為男生女生未來都會有另一半,甚至是結婚,這時候彼此還能夠像從前一樣常常見面,談心事嗎?我覺得真的好難。 (看過太多這種男生女生好朋友,因為其中一方有了另一半或結婚,彼此關係不得不淡出的實例了...)
所以結論就是,一輩子的好朋友擺在心裡面就好,只在乎曾經擁有,不要那麼的貪心,或許也會過得比較輕鬆自在吧。努力把握當下!享受可能僅有的快樂吧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